古老的摄影 — 湿板摄影

发布时间:6/28/2017

1851年,英国雕塑家阿彻尔用火棉胶做粘合剂,发明了“火棉胶摄影法”,又称“湿板法”。感光板的载体是玻璃片。

从1851~1871年的20年中,火棉胶摄影法取代了银版法和卡罗法,成为英美及欧洲大陆的主要摄影术。
湿板法优点是大大提高感光度,缺点是要趁感光板未干才有效,即感光板需现场制作。
 
在现场,在临时搭架的帐篷内做好感光版,趁湿马上拿出来拍。从制感光板、拍摄、显影、定影都要在现场10-20分之内完成。当然在拍摄过程,还要求有艺术性、观赏性。
 
当时风景摄影家的装备很重,因为要现场做感光板,感光板又要在不透光的帐篷里即时做以及拍完后显影、定影,所以这位摄影家去采风,除了带上照相机,更多的是要带上暗室帐篷、盛装各种药水的瓶瓶罐罐以及死沉死沉的多块玻璃版.
1858(英国)弗里恩 16×20寸 火棉胶湿板
想象摄影家要携带的16×20寸玻璃,外拍时要搬上好多块,这可是个力气活啊。
 
如果要搞大创作,便需要使用马车拉。1855年,英国的芬顿要上前线拍摄士兵,当时他的摄影装备车
 
湿扳法要先寻找好拍摄对象,然后在现场支帐篷捣弄药水做感光板,趁湿放在照相机内,拍摄完又拿回帐篷里冲洗,如此折腾。